主要用途 | 食品类 |
---|---|
执行标准 | GB |
CAS | 14306-25-3 |
型号 | 食品级 |
包装规格 | 1*25 |
来源 | 天然着色剂 |
主要着色成分 | 胡萝卜素 |
有效物质含量 | 98% |
含量 | 99% |
色素含量 | 99% |
是否进口 | 否 |
β-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含有两种色素,即胡萝卜素(carotene)和叶黄素(lutein),前者呈橙黄色,后者呈黄色。功能为吸收和传递光能,保护叶绿素。
辅助色素(accessory pigment):在植物和光合细菌,像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中,吸收可见光的色素,这类色素是对叶绿素捕获光能的补充。
非皂化脂质。是广泛地分布于动植物中的黄、橙、红或紫色的一组色素。构成发色原因的共轭二重键具有长链聚烯烃结构。通常是几种混在一起生成。具有C40的萜结构的较多,不含氮。已知天然类胡萝卜素约有300种,其中不含氧的碳化氢类有胡萝卜素、菌脂素等;含氧的非常多,有醇、酮、醚、醛、环氧化物、羰酸和酯等。它们之中大量存在的有岩藻黄质(fucoxanthin)、叶黄素(lutein)、堇菜黄质(violaxanthin)、新黄质(neoxanthin)等,均属于胡萝卜醇。类胡萝卜素多数不溶于水,溶于脂溶剂,不稳定,易氧化。其生物过程如下:
乙酰CoA→异甲基焦磷酸(C5)→牻牛儿基焦磷酸(C20)→无色类胡萝卜素〔叶绿烯(phy-toene)等〕
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等在动物体内变为视黄醇(维生素A)和视黄醛(维生素A醛),与视觉有关。在光合作用时,类胡萝卜素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用于推动光化学过程。对细菌,则与其向光性有关.类胡萝卜素是O2的一种重要的激活状态的有效灭活剂,可防止生物的光灭活和光破坏。细菌的类胡萝卜素(baterial carotenoid),有菌酯色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等,此外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从具有光的红色硫黄细菌和红色无硫黄细菌中所取得的螺菌黄素(spirilloxanthin)、球形(红极毛杆菌)酮(spheroidenone)、okenone,以及绿色硫黄细菌中含有的绿菌烯(chlorobactene)